
酒店
“到时候我边迈步边唱‘前面走的王宝钏’,然后老师你接……”
【资料图】
“嗯,我接‘后面跟随平贵男’,你再接着唱词……”
早上8点30分,记者登上潍坊青州市艺术剧院的大巴车时,车上的演员们正细致地探讨接下来的表演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拿不准的节点,便搭伴轻声对词。今天是他们在黄楼街道李家村演出的最后一天,虽然舞台从大剧院搬到了村委小院,大家的认真程度却一点都没减。
“今年我们的‘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从正月初六开始,所到的村庄每个演出三天、六场大戏,目前演出表已经排到了正月底,过年期间虽然天气比较冷,到现场观看演出的父老乡亲们热情度都非常高,我们心里也很感动,能在百姓家门口唱戏,大家心里都铆足了劲儿!”随车的青州市艺术剧院院长、书记马保光向记者介绍。
经过半小时的路途,一行40多人顺利抵达李家村村委。大巴车刚一停稳,全体演职员便按照自己的岗位分工,迅速进入备演状态,化妆、服装、组道具、装音响、搭布景、调乐器……上到院长下到职员,都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不甚宽敞的院子中,也聚集起了越来越多期待的村民。
“这三天我天天来看,都没落下,演员们都很辛苦,唱的也很好,村里很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啦。”村民李在荣是老戏迷了,今天也是早早就拎着小马扎在戏台前“抢占”好位置,“老年人就好看戏,现场看戏更过瘾,比电视上好看多了,这戏台子真是搭进了我们心坎里。”
丝竹悠扬,锣鼓铿锵,早上10点,京剧选段《王宝钏》拉开帷幕,传统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目不转睛,村民呼朋唤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看到现场气氛这么热烈,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守海也很激动:“这些年村里靠着种姜,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也开始享受生活,秧歌队、锣鼓队都慢慢组织起来了,这次送戏活动能来到我们村,让大家在过年的时候看到这么好的演出,真的非常开心,我们也要继续完善村里的文化基础设施,用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戏曲进乡村,惠民暖民心,今年,青州市以塑造“千年古城新崛起”青州品牌为目标,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抓手,城乡联动,组织了“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把戏台搭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丰富农村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广大居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持。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矜顿雪消,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他半分毫……”演出午休间歇,附近南于村的村民陈立霞还不愿离开,她一边听着儿媳用手机播放的经典唱段,一边看着小孙子在院里玩耍,等待接下来的表演。“我们家一家三代都可喜欢听戏,听说李家村有剧团在唱戏,我们上午早早就把午饭吃完过来了,让娃娃也近距离感受下传统文化的魅力。”陈立霞说。
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中,下午的演出现场人头攒动,气氛愈发高涨,自带着板凳、或骑着电动车赶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就连平日里不常接触戏曲的小朋友也被吸引了过来,大家有说有笑,看得兴高采烈,到精彩之处还不忘拿手机记录下来,直到演出结束还久久不愿散去,讨论着剧情和表演,脸上满是意犹未尽之意。村民纷纷表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真好,给生活增添了乐趣,也让村子更加热闹了,希望这样的活动常有。”
据了解,本轮“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青州市艺术剧院提前安排做好规划,精心复排了十几出传统剧目。“比如说《玉堂春》《金玉奴》这些戏,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正能量的,老百姓都是非常喜欢看的。”回程的车上,马保光说,“接下来我们还要去其他村子表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引导作用,打通乡村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也能乐享文化惠民成果,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阵地。”(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孙楠 报道)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