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
目前对鸳鸯阵的研究,目标多出于“复原”,以求理解,而其合理性则基于事实验证——即因为对倭战绩卓著,所以大部分研究的文章,精于“如何良好”的表述,而疏于“为什么如此设计”,后者或没有用“演绎猜想”的方法。
正如世界上没有可以解决一切的方法,鸳鸯阵自然也不可能完美,此处是指对任何情况都有良好的相性和针对性。这点后向验证也可以理解,出现这种阵式后,这种纵列式在往后的战争中较少出现。
(资料图片)
那么首先,我想对一些熟视无睹的点做一些猜测推导和假想。
常见的军事阵型中,往往以横向展列为优先(没有严格的穷举证明,而基于经验认识的样本。此处是指除过行进队列,如果这里有其他案例也希望不吝赐教)。或者用一种更学术的定义来说明:即作战单位群的前进向量作为法线,阵线往往在与此法线垂直的面展列,并使单位群中所有个体的面向向量均与法线相同。
所以第一个需要考虑的点,即为,鸳鸯阵
不难理解,横列是为了尽可能扩展自己的“交战面积”,因为战线越长(非接触时的固有长度),越可能对战线短的敌人形成包夹,当然假设人数固定,战线太长也会导致“厚度”不够,从而容易被更好地突破,这当然是一个要平衡的决策点。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无论是唐顺之的初版鸳鸯阵,还是戚继光改良后的(非变阵的情况下),都采用了纵列的的基本阵型呢?
那么我想主要是基于客观条件的考量,即敌人的作战特点,与作战时的地理环境。
倭寇善成小股机动分散设伏,这点向已公证,自不用赘述。
进一步思考这个宏观描述在战场上的情景,我们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明军与倭寇的早期战斗往往是被突袭后的接触战,其中包括明军在行进队列时,进入不利地形时的遭遇战。
倭寇人数并不多,并非像大战团作战。
而在环境方面,南方多丘陵,而道路狭长,不利于部队横向展开;而另一场景,房屋犬牙交错的村庄,也不利于整齐划一的阵型与骑兵作战。
所以这样的场景就似乎是常见的:
明军正在以行进队列前进围剿倭寇,然而在一些狭长的丘陵夹道遇伏,道路狭长,明军一时展不开作战阵列,而倭寇从两侧杀出,左右腾挪,伺机而动。
我想再展开谈谈“展不开作战阵列”这一点,第一,因为受到攻击的方向来自于两侧,与前进方向不同,故而阵型变化的幅度需求非常大,要求也高,明军疏于训练,很容易陷入指挥训练。第二,各作战单位要在极端的时间内,接受到来自属于自己指挥官的命令,将会非常困难,因为四处都会有这样的命令,声音传达信息的系统将在短时间内瘫痪。
再来考虑鸳鸯阵的纵列设计,就不难发现其好处:
第一,每个小队的行进队列与作战队列几乎相同(猜测,但我有相当有信心认为是对的),这导致在遭遇战中,单位小队的阵型几乎不怎么需要变化,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响应战斗。
第二,倭寇习惯于辗转腾挪,寻找机会,而纵列能保证对此具有更好的对抗性,因为阵型的两侧更长,更具有攻击性,由于倭寇需要更长时间来找到一个合适的进攻位置,那么鸟铳手就有足够的时间填充火药、或者攻击。
而纵列的缺点,却也因为环境被很好地规避了,倭寇人数少,地形狭窄,不足以形成优势包围圈。而纵列前排干扰后排远程打击能力,则可通过变阵来实现更好的远程环境。
当然,鸳鸯阵的变阵,两仪阵和三才阵,几乎都是加强横向力量,以此预防和应对更加复杂的站场形式,为克服自身缺点提供可能。
至于鸳鸯阵的命名,则根据左右两边的“两伍”来命名,这也表明两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换为一个更小的作战单位,小三才阵正是这种体现。两伍的设置,也方便于小空间作战,因为兼顾左右两侧。
至于狼筅,我在了解这一武器时颇为疑惑,竹子制成的(虽然带有铁质片和刺头)东西,真的能抵御锋利的倭刀吗?
“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采九德《倭变事略》
“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善跃,一进足则文馀,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 ——《纪效新书 手足篇 长刀解》
而在《纪效新书 卷十一 藤牌总说篇 狼筅总说》中提到:
而在接下来的狼筅武器图解与口诀中,也明确说道,“闭门之法上骑龙,下闸高檠大有功,误若当前披一下,劝君眼快脚如风。”中有规教之意,而诸如藤牌兵,这样的技术性高的兵种的注释,则无有这般,似教育孩童一般的语气。
所以戚继光明确说明,狼筅最主要的功能只是为了让新兵更好地“遮蔽一身有馀,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不怯战导致队伍溃败,简单来说就是带新兵。
这也是戚继光务实的地方,不会假设所有人都是精锐,而使阵型的设计考虑到兵员现况的问题。
至于所谓的能够把控制敌人的兵器已至掉落,那就是后世的学者们言过其实,有夸大的成分,这也是本文开头所说的,“先结果后论证”的思维缺点。
当然,狼筅的竹叉自然有一定的滞缓敌人攻击的效果,但不是使敌人的武器无法抽身,而是减弱力度,并且在抽回刀的时候,不那么方便,因为如刀背是不开刃的,砍下去的时候能劈断竹子,再提刀就不一定了,当然这个效果也不明显,但会让敌人偶尔感到别扭,这样的别扭,就可以给更熟练的长矛兵或者火铳手以时间,因为鸳鸯阵是“合成单位”,敌人在发起攻击时,必然面对多种形式的攻击,那么“砍断竹子”这种目的,自然就会使自己漏出大破绽。
参考资料:
[1]戚继光.纪效新书[m]
[2] 赵长征.戚继光御倭的鸳鸯阵战术[j].文史知识,2015,9,31-39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