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
在秦可卿篇,我们分析了索隐方法。书中的故事在有淫情的前提下,前后必定有时间线的偏差,逻辑的谬误。这些都是索隐的标识,看到这些标识,就意味有隐寓存在。
凡是出现标识的地方,都很奇怪,引人臆想,或是预示了故事的结局,或者隐藏了作者无法直白表达的内容。这绝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对我们的暗示。
顺着这条脉络,再结合书中内容,如谶语,判词、判曲、诗词意向,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故事中相似的地方,将这些影子故事叠加起来,就形成一个真实的故事。
(资料图)
情既相逢必主淫,第六回袭人与宝玉偷试云雨情,她出场时就带有隐喻的色彩。袭人早早出场,在书中占有很大的戏份,她的戏份比薛宝钗还多,她的形象也一直备受争议。袭人和宝玉偷试之后,紧接着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据考证,曹雪芹在西山写书时,被一位姓白的老奶奶收留照顾,老人给予曹雪芹很多帮助。前面有隐情的预示,这表明刘姥姥身上也有这位老人家的影子。
回目名中,贾宝玉和刘姥姥也是对应出现,可见曹雪芹与这位老人家有很深的感情。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但前面的故事,作者并没有直接把这种深情表现出来,刘姥姥起初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她不是憨厚淳朴的形象,甚至有些圆滑世故,不知羞耻。
很多人是因为看了电视剧中的刘姥姥,才喜欢上这位老人家的,可扪心自问,只看书中前半段内容,没有批书人的点醒,你真的会喜欢上这个角色嘛?
批书人常说,作者喜欢用晦语瞒人,作为读者,应另据慧眼,识别出哪些是作者的真情?哪些是作者设下的假语?不要被作者骗了。
在书中,好人不一定只做好事,坏人也不一定全做坏事,真实的世界,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总是让人难以辨别,但这恰恰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这本书也在指引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
书中的故事自然真实,作者既不掩盖她们的缺点,也不粉饰夸张她们的优点,而是以一种一正一反的写法,不断深入她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能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袭人的出场具有很强的隐喻色彩,她身上也有许多谬误,如第十九回,宝玉大年下,骑马去探望袭人。宝玉受到花家人的盛情款待。回去之后宝玉问,在袭人家里看到两个女孩子是谁?袭人说是她两个姨妹子。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宝玉听了信以为真,方把酥酪丢开,取栗子来,自向灯前检剥。一面见众人不在房中,乃笑问袭人道: “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宝玉听了,赞叹了两声。....
袭人道: “他虽没这造化,倒也是娇生惯养的呢,我姨爹姨娘的宝贝。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袭人的姨妹子已经17岁,照理说,袭人的年纪应该是大于17得。而袭人又比宝玉大两岁,宝玉此时的年纪,至少15岁才合理,而事实上,宝玉在第二十五回才十三岁。
第三十二回,袭人又和湘云提到十年前,两个人聊起不知羞的话题,而此时袭人不过十五岁左右,而湘云比黛玉还小,十年前湘云会不会说话都是个问题,又怎么会聊到这样的话题呢?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
当然书中的时间线一直是个大难题,很多人琢磨一辈子也闹不明白,批书人交代这本书一个字都不能改,作者又修改了这么多年,我想曹雪芹交代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内容一定是大有深意的。
这些时间谬误看似是写作疏漏, 实际上是曹公大智慧的体现。书中的故事,源自曹雪芹的童年往事。 这种写作手法给故事披上了,一层梦幻朦胧之感, 既符合梦幻的设定, 又能折射出真实的影子。
作者写淫情之后, 就会留下许多谬误, 这是大有深意地。把这良苦用心当作疏漏来看, 就与曹公错付了呀!
曹雪芹给一个丫鬟这么多戏份,甚至比主角还要多,很耐人寻味。要理解袭人这个角色,需要了解书中的一些意象。
如水雪对应了满清。 如花木对应了汉明。中华的华,和花朵的花原本是一个字,始见于西周金文。中华民族又称种花家,就是这个缘故。
袭人本来侍奉贾母。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宝玉后来给她改名袭人。花袭人本名花珍珠,花是汉人的象征寓意。珍珠变成袭人,寓意了曹家从朱家的珍宝,变成了清廷的龙衣人。
袭人的身份正象征了曾经的江宁曹家。
据考证,明朝天启元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曹雪芹的太高祖曹锡远、高祖曹振彦等,被后金军俘虏,后来投降归顺了清军,编隶佐领于正白旗包衣之中,后来成为了贝勒多尔衮和其胞兄阿济格的门人。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为己管,曹家成为内务府包衣,负责打理宫廷杂务。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由王府护卫,升任为内廷二等侍卫。曹玺之妻孙氏又是康熙帝的奶妈,曹家也因此受到康熙的特别照顾与宠信。
袭字拆成龙衣,就是皇家的衣服。袭也有承袭的意思,这也和曹家世袭职位相对应。康熙在位时,曹家和李家备受恩宠,两家在江南沉心经营半个多世纪,也成了那个时代风头无两的豪门望族。
康熙二年1663年,曹玺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主管采办皇室江南地区的丝绸,并监视南方各级官吏。
曹寅深得康熙信赖,他的职位品级不高,但有密折上报的权力。曹寅和李煦就相当于,康熙用来监视南省军民的眼线。
在书中甄家的身份,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这个职衔虽是作者杜撰的,但也和历史上曹家的身份对应。
明清两代不设宰相,皇帝权力空前强大,皇帝把大部分权力握在手中。钦差这个官职在明清两代才开始出现。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就是专门外出替皇帝办事的大臣。钦差是临时称谓,是指受皇帝派遣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钦差办完事之后职位就会被取消。
然而在《红楼梦》中,钦差成了甄家固定的称谓,这正对应了曹家长期替皇帝办事的身份。
康熙时期,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管辖丝绸织机十万余张,几乎超过明末时全国的丝绸织机。清王朝掌管的江南织造局,控制了江南一带全部丝绸业的产销。康熙十分重视江南织造的人选。
曹寅妻子是苏州织造李煦的义妹。杭州织造孙文成是曹寅母亲的娘家人。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皆与曹家连络有亲。李煦又兼任两淮盐政,这也和林如海的官职‘盐课老爷’相似。
这三家形成以曹家为中心的豪门集团,如康熙帝所说:“三处织造,视同一体”。曹家、李家和孙家,控制了盐税、织造两大印钞机,管着康熙的钱袋子。康熙对曹家的器重和信任可见一斑。
他们不单为皇帝处理纺织制造,和两淮盐政事宜,还充当朝廷眼线,既管着皇帝的钱,又帮皇帝管着江南,从实际角度上说,他们两家就如同长期为皇帝办事的钦差。
在清代没有体仁院,只有体仁阁,明初叫作文楼,这里是皇帝招揽名士贤才的地方。乾隆十三年,设置体仁阁大学士,能坐上这个职位的人,都是能参政议政的朝中一品大员。后来这里又做了内务府的绸缎库。
而曹雪芹把甄家的官职设为,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这和曹家的历史地位相映照。
甄家和贾家虚实对应,甄家的事也是曾经曹家的影子,如管理丝织品,四次接驾,转移家财,贾家又是甄家的倒影;如甄宝玉贾宝玉相同的脾性,和他们做的梦中梦;甄家三女儿上京,又对应了官媒给探春提亲等事。
书中多处细节也和曹家的历史身份相对应,以及批书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同时代的友人留下的诗句,都一一佐证了曹雪芹和江宁曹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曹雪芹将荣国府,比喻清廷,那么袭人的身份自然也和自己的家族地位一般,理解了袭人这层象征寓意,就如打下了一枚楔子,在探究书中所隐藏的故事,就顺风顺水了。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