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文本59 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 来源:哔哩哔哩
  • 时间:2023-03-17 18:00:13

第59集  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从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内,殖民列强的铁蹄踏上了整个亚洲大陆,东西方的历史就此被改写。

曾经文明而富庶的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遭到肆意掠夺和践踏,而殖民列强们却因此登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巅峰。


【资料图】

今天的历史学家在掀开亚洲的近代史时,印度的柯钦已经成了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址。

1503年,乘着帆船,全副武装的葡萄牙人来到这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殖民据点,一幕血腥的亚洲殖民史由此拉开序幕。

马六甲,当时东南亚最繁荣的贸易中心,这里汇集了来自亚洲各地的香料、大米、黄金、瓷器和丝绸。

1511年8月,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葡萄牙殖民者冲进马六甲城。首领亚伯奎下令,城中的男女老少一律格杀无论,财物由殖民者随意掠劫。

1512年,葡萄牙人占领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自此,葡萄牙人分南北两路,向亚洲地区进行渗透、扩张。

在南路,他们的目标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在北路,葡萄牙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1516年,他们来到中国的广东。

不甘人后的西班牙殖民者从另一方向来到了亚洲。1519年,出身于没落骑士家庭的葡萄牙人麦哲伦投奔西班牙,接受西班牙国王的命令,率领由5艘舰船组成的船队出发,寻找一条自西向东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航路。

1520年10月,船队到达拉丁美洲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在湍急的海流中通过。后人将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从1520年11月到1521年3月,船队在当时人们称为大南海的海洋上西行,一路大体上风平浪静。于是麦哲伦将这个海洋改名为和平海,中文译为太平洋。

1521年3月,西班牙人到达了菲律宾。9月27日,麦哲伦由于介入当地土著居民的事务,被当地人用毒箭射死。

船队继续西驶,于1522年9月6日返回塞维尔港,生还者仅8人。历经3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1571年,西班牙人建立了马尼拉城。

十七世纪初,海上的殖民霸权逐渐从葡萄牙和西班牙转到荷兰和英国手中。

1596年,荷兰人的船队抵达西爪哇的万丹港口。在遭遇葡萄牙人和爪哇人的袭击后,1597年返航时,损失了一条船和100多名船员。

荷兰船队满载的香料使生还的冒险家发了大财。消息一传开,荷兰殖民者纷纷涌向亚洲。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殖民者在征服亚洲的侵略活动中跑得最快。

160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1618年,公司抢夺了葡萄牙人控制的马鲁古群岛。1624至1662年,荷兰殖民者曾一度占领台湾。到十七世纪中叶,荷兰人确立了自身在亚洲的霸权地位。

在欧洲人第一轮的海外扩张竞赛中,英国是落伍者。荷兰人在亚洲取得的成功刺激了英国商人,荷兰在欧洲提高香料价格更是惹恼了他们。于是,英国人决定直接到亚洲来竞争。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规模比荷兰东印度公司小。在与荷兰人发生激烈冲突后,不得不退出印尼,转而主要集中经营印度,从事棉布和胡椒的贸易。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从1652至1674年,英国和荷兰之间爆发了三次殖民战争,荷兰战败。

随后,1756至1763年,英国与法国之间爆发了七年战争,结果法国失败。到十八世纪,英国一跃走到了亚洲殖民扩张的前列。

是什么原因趋使西方国家相继入侵亚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王文仙:

直接的动力是寻找香料。十六世纪的欧洲,冬季气候严寒,牲畜难以存活,人们往往赶在入冬前屠宰大批牲畜,用盐和香料腌制,以便保存。腌肉所用的主要香料,就是出自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出产的丁香和胡椒。然而,当时东西方之间的香料贸易,控制在阿拉伯和威尼斯商人手中。为打破这一贸易垄断,获取香料,葡萄牙殖民者最早踏上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但是,更深层的原因是,此时正值西欧中世纪晚期,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刺激了西方人物质财富的新贪欲。富庶的亚洲无疑被西方人视为获取财富的源泉,这是驱动西方人入侵亚洲的原动力。

总体来看,十九世纪以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为了获取财富,殖民者不择手段,在亚洲大肆搜刮和抢劫,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十六世纪初,侵犯中国闽浙沿海一带的葡萄牙殖民者与倭寇、海盗相勾结,从事走私贸易、逃避税收、贩卖人口等非法勾当。最早向中国贩卖鸦片的就是葡萄牙人。1553年,葡萄牙使用欺骗、贿赂的手段侵占了澳门。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占领孟加拉后,殖民者直接冲进国库,抢走了总价值达3700万英镑财富,其中有2100万英镑落入公司高级职员自己的腰包里。仅殖民头子克莱武一人,就从孟加拉国库盗走了价值234000英镑的金银珠宝。

“资本来到世间,就从头到脚充满了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刻画出了殖民者的丑恶嘴脸。

从十八世纪晚期开始,欧美一些国家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确立了工业资本的统治地位。工业资本要求不断扩大再生产,而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有充足的市场和原料供应。

欧美国家仅仅依靠自身的市场和原料供应,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拓展海外殖民地势在必行。于是,欧洲殖民者急需把亚洲变成其原料供应地和销售市场。

然而,此时的西方国家经济实力有限,还无法完全打开亚洲国家的市场。况且,中国、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当时都在实行闭关政策,大多拒绝与西方国家通商。

怎样才能打开亚洲国家的大门呢?

西方殖民列强首先采用一切经济手段,甚至包括推销鸦片。当这一切仍无济于事时,它们就毫不犹豫发动侵略战争。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十九世纪殖民侵略大潮的急先锋。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在1842年与其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就此被迫打开,由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55年,英国炮舰闯入曼谷,迫使泰国与之签订《英泰贸易条约》。

其他列强也不甘落后。1854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强迫日本与之签订《神奈川条约》。1858年,法国联合西班牙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强迫越南与之签订《西贡条约》。

殖民强国使用炮舰,打开了一个又一个亚洲国家的大门,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所有这些不平等条约大都包括以下内容: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自由贸易和居住,低关税率和协议关税,治外法权等。

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成了套在亚洲国家脖子上的紧箍咒。到十九世纪下半期,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都身陷泥潭而无力自拔,成为西方廉价商品的倾销地。

印度首当其冲地成为英国的大市场。为了打入印度纺织品市场,英国实行差别关税。

1824年,英国规定,印度纺织品进入英国的关税几乎都在50%以上;而同期,英国纺织品输入印度的关税却一再降低。1836年以后,对各类英国纺织品只征收2%至3.5%的关税。

就是在印度境内,也实现差别关税。对英国布征5%,对印度布征20%。结果,英国纺织品充斥印度市场。

1813年,加尔各答还向英国输出价值200万英镑的棉布。但到了1830年,加尔各答不但没有输出,反而输入200万英镑的棉布。

十九世纪末,特别是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中,一方面,老殖民者竭力保住自己原有的殖民地;另一方面,新兴的殖民列强却要重新瓜分殖民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列强对亚洲殖民地的争夺变得空前剧烈。

1873年,老牌殖民国家荷兰为了确保自己在南洋岛屿的统治,对苏门答腊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亚齐发动了殖民征服战争。经过30多年断断续续的战争,荷兰最终完全控制了印度尼西亚。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法两国分别从东南亚地区的东西两端同时下手,实行殖民扩张和兼并。

1885年,英国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最后灭亡了缅甸。同年,法国控制了整个印度支那半岛。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两个新的殖民列强——美国和日本。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舰队在马尼拉湾一举歼灭了西班牙舰队。此后推出的巴黎条约,美国正式把菲律宾据为已有。

这一时期在亚洲争霸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日本,此时的日本成为参与瓜分中国和亚洲的最积极、最凶恶的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王文仙:

日本之所以发动对外侵略,是与它特定的国情分不开的。由于日本国内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劳动人民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十分狭小。同时,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加上国内资源不足,日本没有办法指望通过经济竞争来夺取国际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日本在发动对外侵略方面表现得更加疯狂。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崛起,马上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875年,日本入侵朝鲜。1876年,强迫朝鲜订立《江华条约》。

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岛。

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甲午农民战争的时机,大举进兵朝鲜,挑起中日甲午战争,随后签订《马关条约》。

1904年,为了争夺侵华权益,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日俄两国签订和约,日本获得中国辽东半岛和俄国库页岛南部,并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

至此,经过中日、日俄两次战争,连同已割占的中国台湾,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输血的作用。中日战争以后,日本不仅控制了朝鲜,取得了掠夺中国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而且还从中国勒索了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1897年创立的日本第一个大型冶金工业企业——官办的八幡钢铁厂,它的部分经费就是来自中国的战争赔款。

从甲午战争到美西战争,再到日俄战争,十九世纪以来,欧洲老殖民帝国在亚洲地区的势力开始逐步弱化,日本、美国两国咄咄逼人,加快了侵略的步伐。

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分别给殖民列强和亚洲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实际上,亚洲国家成了殖民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供血库。

从十六世纪开始,通过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殖民者掠夺来的财宝以及海外贸易的利润,源源不断流回宗主国。

从殖民制度中获得最大利益的英国最早发生了工业革命,仅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就掠夺了惊人的财富。据估计,从1757年至1815年的58年间,总数就达到10亿英镑以上。

这笔财富源源不断运回国内,转化为资本,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也正是依靠亚洲国家的广阔市场和充足的原料供应,殖民国家生产力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倍增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殖民者步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可以说,没有殖民主义,就没有近代欧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但是,列强的侵略却极大破坏了亚洲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

到十八世纪,亚洲国家的生产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分工逐渐加强,商品货币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地区性市场活跃。

这时,在中国、印度、越南、朝鲜等国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亚洲资本主义的正常进程。

列强的廉价商品摧垮了亚洲国家传统的手工业,刚刚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夭折,亚洲经济从此完全从属于列强。亚洲和列强国家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开,列强越富、亚洲越穷。

可以说,殖民国家对亚洲国家财富的掠夺,正是造成此后亚洲更加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十九世纪中叶,亚洲社会原有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亚洲失掉了旧世界。但同时,民族工业发展阻碍重重,亚洲又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

亚洲社会失去了平衡,社会的基本矛盾极端尖锐化。这一切预示着一场风暴的即将到来,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即将应运而生。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教育装备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